济南市森林公安局钢城区分局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济南市森林公安局钢城区分局>工作典型

王树光:“这里的舞台很大,有最好的平台实现人生价值”

  2019-09-21 02:28:15

王树光的心定了。

这份“定”,一方面是指他坚定了在新疆建功立业,将小我融入大我的理想信念;另一方面是指他面对记者,可以很坦然地剖析自己,毫不隐瞒地说出过往的困难和迷茫。

王树光现任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新区(新市区)区委办公室副主任,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,管理学博士。

这份“定”,是坚定、稳定,是王树光用8年的经历一点点磨出来、悟出来的。

一个月就定下了来新疆

王树光出生于1985年,山东寿光人,200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。从大二开始,他就在企业兼职,一度做过某企业董事局主席秘书。2009年,他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读研究生。

2010年,王树光在校期间,曾经捐献骨髓,救治了一名患白血病的女大学生。2011年,王树光研究生毕业。他以优异成绩和良好道德风尚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:中国人民大学2011届优秀硕士毕业生、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、北京市创先争优先进人物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特别奖学金、第二届感动人大特殊贡献人物等。

毕业前,王树光的职业设想是选择在京的一家企业,有不错的薪水。这一年,恰逢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新区(新市区)来引进党政人才,学校就推荐了王树光。

王树光说,母校一直倡导“实事求是”的校训,把“国民表率、社会栋梁”作为人才培养目标,教育学生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,这种以家国民族命运为己任的光荣传统和深厚底蕴深深感染着他。

“母校培养了我,让我在校期间逐渐形成‘到西部去、到边疆去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’的价值取向,认同扎根基层、服务边疆的理想信念,所以在研究生毕业时,我选择了来新疆。”王树光告诉记者,“高新区(新市区)是乌鲁木齐的人才改革试验区,人才引进走绿色通道,一个月就定下来了。”

乌鲁木齐高新区(新市区)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张晓洁当时负责对接引进王树光。

在王树光的叙述中,他当年做来新疆发展的决定似乎很快,除了母校对他的影响,背后还有当地人才部门所做的大量努力。

“当时我们把引进王树光当成一个课题来做。列举了几种可能,还就‘王树光来新疆发展是不是一个伪命题’进行过深入讨论。”张晓洁笑着告诉记者。

为了让王树光和其他学子们进一步坚定信心,高新区(新市区)人才办组织这些毕业生来新疆看看。这些学子来了7天,张晓洁和同事就陪了7天,一边走,一边交流。

实地参观,进一步坚定了王树光来新疆发展的决心。

曾幻想过有一百种可能选择离开

2011年7月,王树光来到乌鲁木齐高新区(新市区)工作,先后在区财政局(国资委)、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等部门工作,他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很快得到提升。2012年初,他开始主持财政局国库科的工作。2013年11月,他被提拔为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。

正当王树光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,2014年4月,乌鲁木齐市火车站等地连续发生多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。

“那时候,我们的业务都停了,所有干部参加维稳值班,加班加点是常事。”王树光说,“我们是引进人才,都有业务专长。很多人觉得这样下去,自己的业务能力无法发挥。那段时间,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。”

这时,王树光的家庭也遇到了困难。2003年,王树光的大哥意外去世后,家里就剩下他一个独子。2011年,母亲去世。父亲年近70岁,先后做了两次手术。妻子跟着他从北京来到新疆,于2013年、2016年先后生下两个女儿。因夫妻两人都忙,女儿断奶之后都被送回山东岳母家抚养。

“一直是丈母娘给带孩子,她上面还有两位老人。”王树光于心不忍,“大宝在老家待到两岁多才回来,二宝10个月就回老家了,父亲第二次做手术,我也回不去。”

上有老、下有小,离得又远,无法照顾家人,这位孝顺又负责的山东汉子感到亏欠家人,心里觉得很内疚。

日子过得很快。2017年9月,王树光任乌鲁木齐市高新区(新市区)区委财经办(金融办)主任、财政局(国资委)综合业务科科长。担子重了,工作就更忙了。

“爱人老抱怨,说我一天到晚不着家,收入偏低,当再大的官,都不如让家人生活得好一些。不如索性回内地,企业给的工资还高一些。”听抱怨多了,王树光也感到有点心灰意冷。

王树光坦诚地告诉记者:“2018年年初那阵,我真有点犹豫,于是提出来想回内地,但组织一直没同意。”

恰逢此时,乌鲁木齐高新区(新市区)区委书记陈凯上任。得知王树光要走,陈凯就亲自做王树光和他爱人的工作。“树光选择离开主要是因为家庭的困难。这些具体问题都能解决,我当时告诉他们,最主要的还是要把心态调整好。”陈凯告诉记者。

陈凯过细的思想工作发挥了作用。“陈凯书记让我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。”王树光说,“2010年和陈凯一同来新疆的硕士博士大部分都留在了城市里,他却要求到南疆最基层去,在乡镇一干就是5年。陈凯书记的年龄、经历、认知和我有共同点,他的经历让我敬佩,他的领导能力、业务水平、家国情怀都值得我学习。”

“陈凯书记付出和牺牲的更多,他每天都工作十五六个小时,我再提走的话都不好意思。我背负着领导的信任、母校和家人的寄托,不能光考虑自己。”

从此,王树光再也不提回内地的事。

“说实话,在新疆工作确实很辛苦,我甚至幻想过有一百种可能选择离开,但苦归苦,这何尝不是一种独特充实的人生体验呢?”此时,王树光的心已经豁然了。

“我们不来,新疆166万平方公里谁来建设?”心定下来了,就能心无旁骛地做事,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。

2019年3月,王树光任高新区(新市区)区委办副主任、区委财经办(金融办、上市办)主任。“我们区引进了200名人才,给我的岗位是最重要的。”王树光说,高新区(新市区)是全疆最好的地方,2018年GDP达1134亿元,财政收入164亿元,经济总量达到乌鲁木齐市三分之一以上,占全疆比重将近十分之一,在这里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很大。

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新疆,也为了让更多的引进人才安下心来,王树光在多个场合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对未来的思考。

王树光说,乌鲁木齐高新区(新市区)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。在这里,他遇到了热情包容、倾囊相授的领导和同事,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,也与很多少数民族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、结为亲戚。组织上把这些引进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,交任务、压担子,轮岗锻炼。工作以来,他先后被评为“乌鲁木齐市为民务实清廉先进典型”“乌鲁木齐市第二届道德模范”、乌鲁木齐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、优秀共产党员等。

“这些荣誉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,也是对我的更大鞭策。”王树光深知荣誉背后的含义。

除了温暖,王树光还感到了广阔。他说,高新区(新市区)为大家施展才华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舞台。随着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深入推进和稳定红利逐步释放,新疆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,发展前景广阔,高新区(新市区)则是最耀眼的一颗明珠。这里是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,是新疆科技引领、创新发展最为活跃、最具有生机的智慧宝地。

“能把自己的青春融入国家战略发展中,并成为亲历者、见证者,我倍感珍惜和自豪。”王树光说。

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新疆发展?王树光提了三点建议:“一要重视在学校的宣传引导。多进学校宣传国家发展战略和新疆发展前景。二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家国情怀。想来新疆的大学生,必然都是有家国情怀的。三是榜样的力量很重要。新疆一方面需要建设,一方面缺人才,需要发挥好以陈凯书记为代表的这些榜样的带动作用。”

王树光说,敢担当、有能力、有抱负、愿奉献的年轻人,来新疆发展的空间是不可想象的。

对于已经来新疆发展的青年,王树光提示要注意两点。首先要摆正心态,做好长期奋战的充分准备。基层是青年最好的成长土壤,在基层,才能更好地成长为“懂国情、讲奉献、高素质”的骨干人才。此外,既要充满自信,展示活力,又要放低姿态,积累实力。要把工作当事业,把岗位当舞台,以时间和业绩为自己的成长进步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。

“今年是我来新疆工作的第9个年头,虽然我有很多同学、朋友都在大城市、大企业工作,和他们相比,我们放弃了安逸舒适的生活,放弃了与亲人的相守,但我不后悔。对信仰的执着,对社会的担当,已转化成我投身边疆基层建设的力量。这里的舞台很大,有最好的平台去实现人生价值。”王树光对记者说。

“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。我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,祖国边疆需要我们。我们不来,新疆166万平方公里谁来建设和治理?”王树光坚定地表示。